興隆鎮龍潭村是2003年村組建制調整時,由原來的八穴、鐘堡兩村合并而成的建制村。龍潭村距鎮政府駐地18千米,東與湖北來鳳縣安福司連界,南與車田鄉清明壩村為鄰,西與積谷壩村接壤,北抵來鳳縣百福司鎮高洞村邊界。共有8個村民小組,640余戶2850余人,系土家、苗、漢等民族聚集地。
俯瞰龍潭村
“麻林山脈來,一龍天外飛。古鐘報吉時,碧潭吞落輝?!饼執洞灞逼鹇樘飰巍褒垷簟彼频纳矫},曲線連綿密布了20多個高低起伏、形狀如一的山巒,宛若巨龍凌空,自八穴壩上飛越鐘堡境地。山巒連峰之下,是槽谷淺丘坪壩與山地坡土相連地帶,八穴河由北向南貫穿全境,自馬桑溝與沙壩河匯流后向東注入東車湖。境內興建有一座水庫,蓄水20萬方。另有一座天然自生水塘,塘口面積約60平方米,碧水如藍,四季如常,深不見底,永不干涸。此地自古以來物阜民豐、人才輩出,至今仍有200多人在渝、鄂等地機關事業單位供職。尚存的麻田壩古寨,娓娓訴說著該村歷史上的輝煌。
后河絕壁風光-李勝成 攝
田園美景如畫
詩畫瘦八穴,人文古麻田。麻田壩古寨距今約有300年歷史,群山環抱、溪流澄碧,寨中滄桑的青石板或仰臥成“四合水天井”,或橫立成墻堤,或重疊成階梯,鱗次櫛比,青條石建成的“八字朝門”口遺留下依稀的馬蹄印和打杵的印記,圓形石拱門安詳、肅穆、清遠,青石上特有的陰刻文圖,像一卷卷凝固且古老、清幽的水墨丹青。
圓形石拱門
進士匾
太常博士匾
據傳,麻田壩原名麻林壩,林中有一方圓數十丈的自然天生水塘。清乾隆九年,邱氏祖先邱宗發自湖北蒲圻(今赤壁市)遷入此地定居后,改稱麻田湖。清道光年代,麻田湖人丁興旺,因邱道容考中拔貢后任河北直隸州州判而名聲大振,成為當地名門望族。邱氏子孫砍樹填塘、挑土造田,將麻田湖更名為麻田壩,咸豐、同治年代達到鼎盛。麻田壩古寨依山坡而建,拾級而上的木瓦屋,形成四合院或八合水天井,也有“一”字型獨棟樓房等景觀相映成趣,青石堤、青石壩、青石階梯,遠望一派階梯式的古寨大院,近看廳堂房廊曲回有致,空間處理主次分明非常得體,東南西北分別建有一座八字朝門,更顯氣勢恢宏。
窗雕
清宣統初年,古寨不慎失火,保留下來的老屋門窗雕刻精美,院壩中石刻石蹬、石柱、石地板等雕畫玲瓏剔透、深具匠心,真是“雕欄玉砌應猶在”。清末,隨著千總邱以田(邱八老爺)的出現,麻田壩又恢復了往日的氣派。古寨依山,秀色蔥蘢;古寨臨水,清溪脈脈。百歲皂角樹斜影綽綽,九曲回腸的青石板階梯踩踏出悠遠的回聲……
流泉飛瀑
走在麻田壩石板路上,古寨蒼老。古寨中的居民,現有邱、譚、王、林、向、黃、肖、胡、李等九個姓氏,其中以邱姓最多,鄉風文明、家家富裕。寨中,多數年輕力壯的男女已外出打工掙錢,留守婦女們忙忙碌碌,孩童們滿寨打鬧嬉戲。大黃牛在稻田中拉犁,泥坯一卷一卷地翻騰。偶有一雙雙白鶴從古寨上空飛過,核桃樹丫杈上連續傳出“喳喳—喳”的喜鵲叫聲……田園牧歌式的生活,烙印出厚重安逸、亦真亦幻的農耕文化。每年春節,在外工作的游子們都要回一趟古寨,在大門上貼上“風調雨順、國運興隆”等春聯,然后走出四合水大院,踏上寨外青石階梯,開始新一輪奮斗。
文:汪孝貴
圖:資料圖片
坐標:興隆鎮龍潭村
編輯: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