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最
中歐班列(成渝)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合作的樣板,其中的重慶中歐班列開行呈現“4個最”的特點:
去回程最均衡
去程與回程的比例為50.5%和49.5%
運輸貨值最高
累計運輸貨值超過5000億元
貨源結構最優
貨源包括上萬種商品
網絡輻射最廣
已經穩定運行的線路約50條
一聲鳴笛,奔赴山海。
10月25日17時,一列載有50個集裝箱進口大麥的中歐班列,抵達四川綿陽皂角鋪站。同日凌晨,一列搭載新能源汽車的中歐班列從位于重慶市沙坪壩區的重慶國際樞紐物流園駛出,奔向歐洲。
這兩列中歐班列,有同一個名字:中歐班列(成渝)。
這是一支由川渝攜手共育、馳騁歐亞大陸的雙驅“鋼鐵駝隊”。
為何兩地會共同培育這支“鋼鐵駝隊”?故事要從共建“一帶一路”說起。
從激烈競爭到精誠合作
中歐班列(成渝)應運而生
中歐班列是共建“一帶一路”的標志性工程。截至10月初,全國中歐班列已累計開行7.7萬列。
來自重慶市政府口岸和物流辦公室的數據顯示,自2021年首趟中歐班列(成渝)開行以來,已累計發運箱量超120萬標箱,運輸線路覆蓋歐亞超100個節點城市。
這無疑是區域高水平合作的樣板。
但就在幾年前,重慶和成都的中歐班列還處于激烈競爭中,川渝企業經常遇到貨代公司跨區域“拉客”。一時間,價格戰打得沸沸揚揚。
“長期以來,全國各地開行的中歐班列為了爭奪客戶資源,存在相互壓價、惡意競爭的行為。各地開行的班列計劃、客戶資源等信息也不透明,造成不少資源浪費?!敝貞c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這種現象,對川渝來說,沒有贏家?!?0月16日,四川省政府口岸與物流辦公室副主任張巖在接受重慶日報記者采訪時介紹,為了提高班列競爭力,各地政府會對班列開行給予一定支持,其本意是鼓勵企業積極利用本地開行的中歐班列去拓展海外市場。
但成渝兩地的中歐班列“拼數量、拼價格”,最終卻被貨代公司這樣的中間商賺了差價,企業沒有得到太多實惠,中歐班列的價值也未能實現最大化。
2020年1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啟動。成渝兩地在中歐班列上的合作,由此開始。
2020年3月,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管委會與成都青白江國際鐵路港管委會、青白江海關一道,在成都舉行座談會。會上,雙方達成一致:以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指引,圍繞各自特點、優勢,在通道口岸、產業招商、開放創新、機制協同四方面開展多項合作。
▲10月17日,成都市青白江區,繁忙的成都國際鐵路港。記者尹詩語攝/視覺重慶
就在座談會舉辦的同一天,成都和重慶開行了全國第10000列中歐班列。為了紀念這個特殊時刻,兩地班列的車頭都掛上了“中歐班列(成渝)”的紅色橫幅。
不過,那時的中歐班列(成渝),還僅是一個稱謂。
“更緊密的合作,勢在必行?!敝貞c市政府口岸物流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背景下,川渝兩地“一家親”,發展“一體化”。
兄弟同心,其利斷金。2020年3月后,川渝兩地口岸物流主管部門和平臺公司等通過“云會議”、電話、郵件等形式頻繁溝通,各項合作迅速推進。
2020年7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口岸和物流合作備忘錄》簽署,雙方約定在戰略通道建設、口岸通關、物流產業等方面進一步加強合作。
8月,《成渝兩地中歐班列運營平臺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書》簽訂,成渝中歐班列平臺公司明確了合作原則、內容和機制。
10月,成渝相關部門在中歐班列合作上達成一致,并在統一運行、定價機制、創新標準方面形成初步意見。
12月4日,兩地口岸物流主管部門同時向國鐵集團去函,懇請支持成渝中歐班列合作發展。
僅4天后,國鐵集團復函,同意支持成渝使用統一名稱“中歐班列(成渝)”開展品牌宣傳推廣。從2021年1月起,合計開行數,發布相關指標數據。
至此,中歐班列(成渝)正式誕生。過去激烈的競爭,轉變為精誠合作。
▲2022年6月,中歐班列(成渝)開行突破20000列。
統一標識、運價與調度
共同運營經驗全國推廣
2021年1月1日,中歐班列(成渝)從重慶、成都兩地首發,國內首個由兩座城市共同運營的中歐班列品牌亮相。
對于合作,川渝兩地有基礎、有信心。
在中歐班列(成渝)誕生時,重慶、成都開行的中歐班列已是國內運輸貨值最大、輻射范圍最廣、產業帶動最強的兩大中歐班列。截至2019年底,兩地中歐班列累計開行數量占全國比重超過40%。
但是,兩座城市要共同運營一個中歐班列品牌,還需要更多操作層面上的舉措。為此,川渝兩地共同確立了“三步走”思路。
第一步,是共同宣傳、打造、推廣中歐班列(成渝)品牌,提高其國際影響力。
“經驗告訴我們,在國際通道建設上,僅靠企業或商業組織‘單打獨斗’,走不遠。中歐班列(成渝)背后是兩個城市抱團發展,具有更強的競爭力?!睆垘r說。
成渝合計發布中歐班列(成渝)開行數及相關指標數據,就是兩地強強聯手的體現。同時,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面對境外供應商,川渝兩地攜手打造的中歐班列(成渝),議價能力更強,能夠更高效地根據國內外政策來提出需求、協調服務、開展創新,真正讓客戶得益。
▲2021年1月1日,中歐班列(成渝)從重慶、成都兩地首發,首個由兩座城市共同運營的中歐班列品牌誕生。
第二步,是探索高效的運行機制,如協調價格,共商共議線路、場站、集裝箱資源共享,創新開展行業標準化建設等。
內行人都知道,品牌好不好,關鍵看運營。
對此,重慶和成都下了真功夫?!皩献?,雙方有強烈意愿。統一運價是我們最早提上議事日程的內容?!背啥紘H鐵路班列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俊峰介紹,國際運輸周期較長,為方便客戶提前組織貨運,該公司和渝新歐(重慶)物流有限公司每月都要開協調會,對下月的中歐班列(成渝)基礎運價進行協商。
協商完畢,一錘定音。這樣一來,“貨代”打不起“價格戰”,實惠真正到達企業手中。
而在資源共享方面,過去國際熱門線路往往“一箱難求”。通過鐵路層面統一調度,中歐班列(成渝)的集裝箱資源得到更好共享,空箱更少;成渝兩地還共同向上爭取更多鐵路線條計劃,為中歐班列(成渝)擴大出境運量。
第三步,則是圍繞“通道帶物流、物流帶經貿、經貿帶產業”理念,在中歐班列全面合作基礎上,深化多個通道的合作,擴大川渝兩地國際物流大通道影響力和品牌力,促進兩地通道與物流、貿易、產業融合發展。
圍繞這一目標,川渝兩地堅持通道帶動經貿、產業發展,依托中歐班列運輸優勢和品牌效應,打造外向型產業集聚地。穩定開行的中歐班列(成渝),推動汽車、電子、機械等產業發展,如今,兩地特色樞紐經濟已經初具規模。
今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向全國推廣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6大類18條經驗做法,川渝統一運營中歐班列(成渝)品牌被列入其中。這意味著,上述探索和實踐,得到了來自國家層面的肯定。
構建川渝對外開放新格局
班列“跑”出新機遇
“中歐班列(成渝)為我們打開了一扇新的窗口,讓企業迎來了發展高峰!”10月17日,成都正業佶祥平行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友富在接受本報采訪時,這樣感慨。
這家企業依托中歐班列(成渝),發展平行車進口、二手車出口等業務,營業額從2017年的1600萬元激增到2022年的4.3億元,業務量增長約27倍。
▲2020年3月,成渝兩地同時發出全國第10000列中歐班列。
如今,越來越多的川渝企業借助中歐班列(成渝),把生意做到了海外。記者了解到,搭乘中歐班列(成渝)走出國門的,有四川的電子產品、建材、汽車、農產品、花木等,也有重慶的筆電、整車及零部件、通訊及機械設備、家具建材、服裝鞋帽、食品、醫藥及醫藥器械等。
通道帶物流,物流帶經貿,經貿帶產業。隨著中歐班列(成渝)開行頻次越來越高,國際物流條件越來越好,海內外在川渝的投資,也越來越多。
例如,成都國際鐵路港已引進順豐、廈門建發等供應鏈管理企業,打造共建“一帶一路”供應鏈配置中心;香港玉湖、盒馬鮮生等國際貿易龍頭企業落戶,構建多功能國際貿易綜合服務平臺;TCL、佩南頓等加工貿易項目落戶綜保區,集聚出口型先進制造業。
在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吸引普洛斯、安博、豐樹、嘉民等全球物流地產前10強企業入駐,聯手德國漢宏、法國捷富凱、哈薩克斯坦國家鐵路,引入中外運、永輝等40余家企業,落地保時捷、奧迪、阿斯利康及白俄羅斯工業奶粉、南亞辣椒等常態化進口項目,建成總面積30萬平方米的全市最大醫藥冷鏈物流基地。
成都市口岸與物流辦公室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高質量推進中歐班列(成渝)運營,為搭建經貿合作新平臺貢獻力量。
重慶市政府口岸物流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中歐班列(成渝)為中歐班列未來發展提供了可供借鑒的經驗。從“渝新歐”到中歐班列(成渝),重慶從內陸腹地走向開放前沿。下一步,重慶將繼續以中歐班列(成渝)為抓手,協同推動川渝對外開放,進一步優化和穩定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務實推動“一帶一路”共建。
共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川渝還有更多動作。
例如,2022年6月28日,陸海新通道運營公司與四川省港航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推進戰略、平臺、運營、生態和創新發展五大方面合作共建,致力于帶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與RCEP、瀾湄合作、上合組織等戰略銜接,搭建統一的鐵路、航空、江運、公路、海運貨運平臺,開展亞歐間聯運服務,持續做大“運貿產”一體化規模,建設成渝“一帶一路”集散分撥中心。
2022年7月,川渝還共同簽訂了《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運輸品牌協議》等5項協議,推介重慶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成都國際鐵路港等首批12個共建重點物流園區。目前,協議內容正在穩步落實中。